华体育全站官方下载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25-01-21   字號:〖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揚州市大家區政府鎮長 盛蕾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常州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深入實施“532”發展戰略,高質量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這是不負眾望的一年,我們在承壓前行中彰顯韌勁,奮力托舉萬億之城的“質”與“量”,經濟發展迎來歷史性跨越。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左右,邁上萬億臺階,成為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省均、領跑蘇南,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0.3億元,增長7.7%,稅收占比達86%、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增速連續21個月保持蘇南第一。11個核心發展指標提前兩年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獲評“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強市”。
  這是不負堅守的一年,我們在接續奮進中厚積薄發,不斷積聚萬億之城的“勢”與“能”,城市能級實現大幅躍升。新能源之都澎湃起勢,新能源產業產值超7600億元,整車產量近68萬輛,投資熱度全國第一。中軸樞紐蔚然成勢,常泰長江大橋南接線全線貫通,加速跨江聯通;滬寧沿江高鐵通車,開啟高鐵新時代;魏村樞紐擴容改建工程交付,長三角再添通江達海航運大通道。未來之城加速蓄勢,“兩湖”創新區、高鐵新城建設扎實推進,南醫大常州校區簽約開工,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建成投用。
  這是不負期盼的一年,我們在全力奔赴中不忘初心,傾情譜寫萬億之城的“美”與“樂”,人民生活得到持續改善。堅決扛起太湖治理上游擔當,太湖湖心區水質達到Ⅲ類、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佳,PM_2.5濃度絕對值排名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用滿滿煙火氣、濃濃文化味浸潤幸福感,十大民生實事圓滿完成,一批市民群眾關切的難事、愁事、煩心事得以有效化解。榮獲兩項“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覓渡》入圍中國電影金雞獎,各類賽事演出活動精彩呈現,常州健兒在杭州亞運會獲得金牌數全省第二,創歷史最佳成績。
  一年來,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政策措施,出臺常州市助力經濟全面復蘇“20條”,階段性稅費優惠200億元,惠及經營主體166萬戶次。全市首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保持全省最低。狠抓重大項目,新增入庫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2個,超10億元或1億美元項目46個,省、市重大項目均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推動高質量“引進來”,舉辦科技經貿洽談會、對話全球CEO、“對話德國”合作交流大會等活動,實際使用外資超20億美元,新增落地QFLP基金6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外資占比分別提升至92.1%和47%。服務高水平“走出去”,建成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新增境外投資項目113個,實現進出口總額3184億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0.8%,“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2.5%,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09%,外貿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滲透率居全省第一。加快消費回暖,出臺全省首個文商旅融合發展統攬性文件,舉辦龍城嗨購節、首屆江南美食節等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青果巷、三堡街創成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常州獲評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夜間文旅消費目的地。
  (二)聚焦高端化制造,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耕實體經濟,大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5%,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以上、保持全省領先。聚焦新能源產業集中發力,出臺10條重磅政策,成立新能源集團,設立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舉辦世界新能源博覽會,推動“發儲送用網”深度融合。光伏產業規模接近全國十分之一,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達97%、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700億元。新北區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入選全國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加快多場景應用推廣,見車率、見樁率、見板率不斷提升。發放購車補貼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120億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1.4%;新增充電場站436座、充電樁超4600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220萬千瓦。推動數實融合,實施“智改數轉網聯”“十百千”工程,新增“燈塔工廠”1家、國家級智能工廠3家、國家5G工廠5家,均實現“零的突破”。獲評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平臺2家,10家鏈主企業建成產業鏈協同平臺,帶動超1700家本地企業轉型升級。4家企業、1家平臺入選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全省第一。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氫能、化合物半導體等未來產業,在全省率先出臺促進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措施,長三角、金壇和西太湖合成生物產業園揭牌成立,常州氫灣、龍城芯谷加快建設。
  (三)聚焦高水平協同,全面激發科技創新動能。出臺創新政策2.0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至56.2%,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3.4%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68%。提能平臺載體,常州科教城鏈接創新要素能力大幅增強,中以常州創新園獲批省級功能園區,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能級加快提升,南醫大常州醫學中心建設高質量推進,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建成啟用,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掛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16家。常州經開區、溧陽高新區分別位列全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第一、第三位。開啟科技招商元年,招引科技型中小企業91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40家、增幅全省第一,獲省長質量獎2個、全省第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6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22家,凈增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17家。實施企業股改上市“龍騰行動”,新增上市企業8家,累計達96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7家、全國第九位。集聚人才資源,出臺“龍城英才計劃”2023升級版,深化“青春留常”行動,累計建成投用人才公寓11.77萬套、滿足35萬人才拎包入住。引進各類人才超12萬人,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495個。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獎牌數全省第一,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10年全省第一。
  (四)聚焦高能級樞紐,持續提升城鄉顏值內涵。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開拓城市發展格局。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積極推動淮泰常鐵路納入國家新一輪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第三條地鐵線路5號線開工,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西延等6條快速路同時在建。加速構建“雙循環”物流通道,成立物流產業集團,常州奔牛國際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加快實施,蕪申線溧陽城區段主體工程完工,溧陽港開港,金壇港和東港內陸集裝箱碼頭項目落地運營,常金內河港直達聯通上海深水海港。推動老城廂精彩蝶變,萃園、老圖書館改造完工開放,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大觀樓和止園復建、約園修繕、亞細亞現代影視城改擴建等項目穩步推進,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98個、棚戶區改造4948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64部。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新改建公園綠地92.6公頃,新增口袋公園29個、綠化景觀路21條、示范幸福河湖25條、美麗街區7個。打通斷頭路11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2萬個,優化停車場收費政策、交通信號燈和公交專用車道通行規則,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平均通勤時耗全國同類城市最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高標準農田4.48萬畝,糧食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江蘇第一方”水稻畝產再創歷史新高,金壇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國家創建名單。實施美麗鄉村“十百千”工程,完成現代化宜居農房建設1.48萬戶,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1個。
  (五)聚焦高標準治理,繪就美麗常州生態畫卷。深入實施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1+8”行動方案,統籌左右岸、上下游、水陸面,實施227個重點工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推動建立企業“磷賬本”、污水收集處理“五統一”機制,新建污水管網162.6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日,完成竺山湖、滆湖清淤450萬方,長蕩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治理經驗全省推廣,太湖治理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天目湖榮獲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良天數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唯一連續兩年持續改善的城市。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近年最好水平,長江常州段水質連續6年穩定保持Ⅱ類。連續三年獲省污染防治攻堅綜合考核優秀等次。深化“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開工建設電鍍、涂料等綠色集聚區,加速推進工業片區治理,整治提升企業4350家,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3萬畝,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269噸,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鄭陸鎮發展生態產業案例入選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制定全市碳達峰實施方案,3家園區、28家企業入圍國家綠色制造名單,建成全國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在全國率先推出地鐵乘客“碳減排”賬戶。獲評國家綠色出行創建達標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受邀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分享常州綠色低碳發展經驗。
  (六)聚焦高品質生活,持之以恒增進民生福祉。聚焦富民穩就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2萬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縮小至1.776:1。創新開展“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和直播帶崗活動,試點推進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城鎮新增就業11.47萬人,扶持創業1.4萬人。聚焦惠民強保障,全市居民低保標準提升至每人每月1020元,“低保擴圍”在全省率先實現正增長。穩妥實施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智慧尋親平臺”實現省內聯網通辦。為15.8萬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老年助餐點日均助餐1.78萬人,60周歲以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全覆蓋。新增幼兒園托位3520個、省級普惠托育機構13家。聚焦便民促均衡,新改擴建學校78所,新增學位4.1萬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基本實現全覆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比例全省第一。扎實推進“雙減”工作,實施常武地區普通高中一體化招生。優化調整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首個國家重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常州成立,蟬聯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市。市二院陽湖院區二期、市兒童醫院新院區等項目投入使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保服務站全覆蓋,“先看病后付費”信用就醫入選全國優秀信用案例。“江蘇衛健云”試點成效顯著,在全省率先實現就醫無膠片。省健康鎮建成率達100%,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聚焦樂民提品質,新增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8處,新聞紀錄片《我的回家故事》摘得中國新聞獎。成功舉辦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第十六屆市運會全民參與、精彩紛呈,12家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省級體育服務綜合體數量蟬聯全省第一。聚焦安民守底線,全面深化“1+29”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在前幾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又分別下降18.6%和11.1%。深入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鞏固提升年”行動,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累計建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精品示范應用場景63個。完成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創成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與此同時,全市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慈善、志愿服務等事業取得明顯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僑臺、海事邊檢、檔案方志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等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過去一年,我們扎實開展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著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見實效,政府系統黨員干部思想更加統一、意志更加堅定、干勁更加飽滿。我們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3件,辦理人大議案建議220件、政協提案312件,滿意率100%。我們全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拿地即開工”助推重大項目超90個,常州“政企通”服務平臺全新亮相,惠企利民政策資金“直達快享”惠及75萬戶(人)次。我們健全過緊日子常態化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審計監督,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質量強市三項工作入選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創近年新高。
  各位代表!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我們深刻體會到,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和深切關懷,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人大、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個領域的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常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及部省駐常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常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面臨一些挑戰和困難: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引領作用仍需強化;穩預期穩投資、穩外資穩外貿仍需加力;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仍需提升。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總體思路和目標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們“萬億之城再出發”的第一年。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縱觀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我們必須做到不為成績所縛,不為困難所擾,勇敢面對挑戰,牢牢把握產業振興之勢、能級躍升之勢、區位質變之勢、政通人和之勢,加速集聚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一以貫之、鍥而不舍、腳踏實地地走好實體支撐、自立自強、內外兼修、融合均衡、勠力同心的發展之路,在不斷突破既往、超越自我中“走在前、做示范”。
  我們將努力以更高站位展現“常州擔當”。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1+3”功能區等戰略布局,在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上體現更大作為;主動找準常州發展與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契合點,當好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智能制造“傳動軸”,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承擔更多責任;把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扎實推進相關行動,為守護“母親河”、唱響新時代“太湖美”作出更大貢獻;加速常金同城化、常溧一體化,深化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殷杏泰產教融合試驗區建設,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我們將努力以更快步伐塑造“常州優勢”。充分發揮工業門類全、底蘊深、集群強、韌性好的看家本領,用好抓大項目、大抓項目的拿手絕活,瞄準新型工業化方向,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任務,久久為功建設“1028”產業體系。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咬定2025年產業規模超萬億目標,持續強鏈、延鏈、補鏈,推動新能源產業從基地化向集團化發展、整車向產業生態布局、產值向增加值提升,加快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我們將努力以更大力度彰顯“常州價值”。創新、改革、開放協同發力,全方位激發常州發展的內生動力。靠創新攀高,以“一核一園一室三中心”為核心,產學研、上下游協同攻關,打造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的創新生態,培育具有常州特色的新質生產力。以改革開路,穩步推進機構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承擔更多國家和省改革試點任務,加快形成標志性、引領性成果,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探路。用開放搭橋,持續推動流動型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支持常州品牌更好“走出去”,帶動資金、項目和人才加快“引進來”,讓各類資源要素在常州高效配置、高速增值。
  我們將努力在更細微處體現“常州溫度”。萬億之城再出發,說到底是“人”的再出發,必須立足人口發展新常態,把人口、產業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一體考量,一體推進。以“全覆蓋”“全周期”為目標,統籌打造“六個常有” 民生名片,突出“一老一幼”重點,打造更多老年友好型社區,爭創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積極建設兒童友好和青年發展型城市,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小切口”“家門口”為追求,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持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新一輪文明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全域無廢城市,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擦亮江南美食之都品牌,奮力托舉起一座有高度更有溫度、有質量更有質感、有底蘊更有底氣的現代化常州。
  我們將努力以更優機制凝聚“常州力量”。優化狠抓落實機制,堅持黨委決策、政府落實,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步調抓到底,推進上級宏觀政策、市級中觀實施、基層微觀落地的全線高效貫通。優化市區協同機制,統籌好關鍵領域、重點環節,支持各板塊差異化發展,形成良性競合格局。優化政企溝通機制,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就是自己人,加快破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制度障礙,推動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優化全民參與機制,持續弘揚“四敢”精神,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政府有為之手、市場有效之手和百姓勤勞之手緊緊握在一起,形成“萬億之城再出發”的強大合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會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以“萬億之城再出發”的決心,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擔當,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進出口總額增長高于全省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省下達任務。同時,更加注重彰顯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6.2%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件以上。
  三、2024年重點工作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在新能源之都建設上再出發,譜寫產業集群發展新篇章
  勇攀新能源產業高峰。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8800億元,全力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整零協同生態,提速建設整車接續項目,大力引育關鍵零部件企業,力爭整車產量突破100萬輛,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35%以上。著力發展“智能網聯”, 按照“一校一場一平臺一園區”功能定位改造升級“上黃駕校”,打造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基地。推動產城雙向賦能,支持龍頭企業加大車網互動、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數字能源場景推廣應用,深化國家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加快超充站點和“光儲充”一體化場站建設,新增公共和專用充電設施3500個,打造中心城區“1公里充電服務圈”。推進“常暢充”服務平臺建設,落實充電補貼政策,改善個人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滲透率達10%。
  聚力重大項目攻堅。大力開展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展會招商,辦好世界新能源博覽會、科技經貿洽談會、對話全球CEO等活動,全力引進總部型、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和強鏈、延鏈、補鏈項目,招引總投資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4個以上。推廣“拿地即開工”、樁基先行施工、竣工即交付模式, 新開工10億元或1億美元項目30個以上,不斷提升列統投資完成率。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緊盯交通、能源、水利、環保、新基建等重點領域項目,爭取特別國債、專項債券、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加快實現公募REITs項目突破。
  加快數實融合步伐。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做強做優數字經濟產業園。啟動平臺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爭創國家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規上平臺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8%。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出臺服務型制造三年行動計劃,引導高端制造企業由生產制造智能化向服務全流程智能化發展。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實施新一輪“十百千”工程,培育500個典型數字應用場景,爭創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全景智慧運營平臺,建成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4家,新增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16家,新建5G基站4000座。建設智能算力中心,重點打造工業、能源、醫療三大智算應用示范場景,新建算力規模100P。
  競逐未來產業賽道。深入實施“合成生物10條”,建好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等重大載體,創建合成生物領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省合成生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常成立,培育重大項目10項。制訂出臺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政策舉措,持續推進長三角化合物半導體創新基地和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建設,加快打造龍城芯谷。
  (二)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出發,譜寫創新驅動發展新篇章
  爭創國家級平臺載體。更好發揮科教城“創新之核”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中以常州創新園集聚優質資源要素,深化龍城實驗室與工業母機“國家隊”共建合作,推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清潔能源材料、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等技術創新中心創建國家級平臺。高水平籌建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兩個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常州經開區、溧陽高新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持續推進科技招商三年行動計劃、科技型企業“倍增行動”,建強專業化科技招商隊伍,招引科技型中小企業1200家以上,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深入實施“獨角獸10條”,凈增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10家。深化企業股改上市“龍騰行動”,新增上市企業20家。通過龍城金谷建設,撬動全市私募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增中基協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8家、備案私募基金80支。
  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加快人才科創集團建設運營,更大力度實施“龍城英才計劃”,辦好“名城名校合作行·創新創業贏未來”活動,高效運營人才公寓,引進各類人才超12萬人、頂尖人才項目10個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400個以上。著力引育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力爭引進院士團隊2個以上。面向高科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推廣“雙崗互聘”,引導人才向科技、生產一線流動。
  促進產科教深度融合。持續開展“科技新長征”,實施超50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0個以上。深入實施“揭榜掛帥”,積極組建創新聯合體,組織重大技術攻關項目30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高水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新增發明專利授權7500件以上。深化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建成國家現代產業學院3個,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5個以上、市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0個左右。把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建成全國優秀樣板,現代工業中心力爭入選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成立龍城科創學院,打造“新工科”教育2.0升級版。
  (三)在融入“長三角”上再出發,譜寫開放合作發展新篇章
  加快打造交通中軸。參與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開工建設淮泰常鐵路先導段、鹽泰錫常宜鐵路、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加快推進蘇錫常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織密區域快速交通網絡,開工建設丹金高速、寧常高速金壇至武進段,加快推進常泰長江大橋、滬武高速擴建、錫宜高速擴建等工程,提速建設花海大道、龍江路高架北延、312國道、232省道等快速路。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常州”,暢通蕪申線省際通道,開工建設德勝河航道整治、蘇南運河“三改二”等工程。更好實現“物暢其流”,加快京滬鐵路常州站東貨場改造提升,推動常州港圩塘港區功能提升,開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改革,爭取“滬常通”通關一體化。
  著力暢通內外循環。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鼓勵外資企業以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增加投資,支持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拓展“一帶一路”、RCEP等多元市場,實施跨境電商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新三樣”產品穩健出海、常州奔牛機場增加國際航班,積極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國家試點,爭創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國家級新能源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持續開展龍城嗨購節系列主題消費活動,大力引進首店首牌、首發首秀,通過引導置換升級、加大信貸支持等措施提振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凌家塘原址改造、鄒區燈具城和夏溪花木市場轉型升級。
  持續深化區域合作。認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積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快布局科創飛地、離岸創新中心。參與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加強蘇錫常協同發展,深化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深化與鹽城的南北結對幫扶合作。
  (四)在統籌城鄉建設上再出發,譜寫融合協調發展新篇章
  提升現代化城市品質。加快完善提升“兩湖”創新區核心區規劃,有序推進南醫大常州校區、蘇澳大廈、江南銀行總部大樓等重點項目,布局會展中心、文體中心、購物中心。持續推進高鐵新城建設,開工建設第二工人文化宮,推動金融商務、區域總部等項目落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強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9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6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80部,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向公眾開放,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打造高品質城市容貌空間,新改擴建公園綠地70公頃,建設口袋公園28個、綠化景觀路21條、美麗街區14個。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新建垃圾分類達標小區237個。爭創省城市管理示范市。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暢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44萬畝以上、總產量14億斤以上。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強“新農人”隊伍建設,培育總產值10億元以上特色農業產業7個。深入實施“雙百”行動計劃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新增經營性收入500萬元以上村31個,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突破4.3萬元。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十百千”工程,加快推進11個鄉村片區整治更新,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50個以上,完成農村住房條件改善1.5萬戶,全面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強文旅跨周期布局,建成季子文化展示中心、亞細亞現代影視城改擴建、文化宮片區改造(二期)、塔寺園一體化改造等項目,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常州段建設,加快打造大觀樓和止園、東方侏羅紀等傳承歷史、面向未來的城市地標。促進景區、街區、度假區、商圈良性互動,推進大青果片區文商旅一體化運營、茅山旅游度假區爭創國家級,加快培育環球恐龍城、天目湖等世界級旅游景區,積極籌辦太湖灣音樂節、江南美食節等活動,打造高品質、高體驗感的文旅消費目的地。
  (五)在踐行“兩山”理念上再出發,譜寫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
  精準發力推進太湖治理。全面深化太湖綜合治理“1+8”行動,實施220項以上重點工程項目,竺山湖、滆湖分別實施清淤200萬方、500萬方,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達85%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0%。實施河流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全面開展溯源排查,推進污水排放控制區建設,優化河長履職評價體系、河道治理“紅黑榜”制度,推動骨干河流一級支浜全面消劣、國省考斷面優Ⅱ比例達40%以上,實現更高水平“兩保兩提”。
  不遺余力攻堅污染防治。高質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省政府掛牌督辦項目以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銷號工作。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強化城市保潔及揚塵污染精細化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全過程土壤污染風險防控體系。加快建設環太湖有機廢棄物示范區。
  持續用力建設生態綠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損毀土地復墾、重點地區生態整治。建設溧陽天目湖湖畔生態島試驗區,建成2—3個生態安全緩沖區,不斷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推動溧陽、金壇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支持各板塊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保持定力實施“雙碳”戰略。縱深推進“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加快實施10個綠色集聚區項目和58個產業升級、園區更新項目,騰退盤活土地2.3萬畝,打造“資源優配增效、空間優化重塑”的常州樣本。加快近零碳工廠、近零碳園區建設,研究解決綠色用電溯源問題,組織重點企業開展產品碳排放對標和碳足跡認證,爭創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
  (六)在打造“六個常有”上再出發,譜寫普惠共享發展新篇章
  推動就業創業更加靈活多元。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積極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新空間,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左右,支持大學生創業1500人以上。完善各類人才就業創業支撐體系,舉辦“創響江蘇·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主題活動,持續為在常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發放住房公積金繳存補貼,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以上。全面推進規范化零工市場建設,持續開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推動社會保障更加公平持續。積極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工作,穩步提升社保覆蓋人群、待遇水平和服務質量。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綜合保障,持續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完善80周歲以上老年人綜合服務體系,新增老年助餐點83家,為1萬戶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補貼。統籌推進幼兒園托幼一體化、普惠托育機構建設、家庭科學育兒指導,促進托育服務資源增量提質、結構持續優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保障好婦女、兒童、殘疾人、特殊困難群體等合法權益。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推動教育醫療更加優質均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改擴建學校43所,新增學位1.13萬個。均衡配置辦學資源,開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創建,擴大普通高中資源供給,辦好特殊教育、終身教育和普惠性學前教育。支持在常高校和職業院校特色發展、內涵發展。深入實施“龍城強醫”工程,推進市一院高新院區、市二院延陵院區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強高水平醫院和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有效提升 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推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分級診療體系有效運轉,不斷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網絡,建成全市統一的急救指揮調度中心,基本形成市域快速急救圈。弘揚孟河醫派,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推動文體生活更加豐富便捷。統籌抓好焦溪古鎮、寺墩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辦好中吳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活動,推出更多具有時代感的精品力作,讓常州紅色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運河文化更具生機與活力。積極舉辦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全域馬拉松等賽事活動,以優質體育產品供給營造濃厚全民健身氛圍。堅持文體惠民導向,加強秋白書苑、體育公園等文體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讓群眾生活多姿多彩。
  各位代表,我們著眼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遴選了12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本次人代會票決。市政府將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堅持群眾普遍有感,全力以赴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辦到位。
  (七)在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上再出發,譜寫和諧穩定發展新篇章
  提升城市安全守護能力。持續推進“1+29”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焦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城鎮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強化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和動態清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推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提高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縱深推進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打擊整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確保全市群眾安全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實施“精網微格”精準增效工程,發展壯大基層治理隊伍和群防群治力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提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打造“全科社工”示范窗口。探索“陽光信托制”物業管理模式,持續推進物管會組建工作,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提高金融監管效能,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持續做好“保交樓”工作,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嚴格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八)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再出發,譜寫凝心聚力發展新篇章
  堅定信仰錘煉一流品格。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勤學深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把握科學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上融會貫通,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做“兩個確立”忠誠擁護者、“兩個維護”示范引領者。時刻牢記“國之大者”,著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努力以一域之力盡全局之責、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確保中央決策部署條條落實、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實干擔當提供一流服務。立足見勢早、預判準、措施實,全面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及時出臺更有針對性、更加可持續的增量政策,提升惠企政策“非申即享、直達快享”實效性和感知度,為廣大市場主體增信心、穩預期。提升“一網通辦”運行質效,豐富“一件事一次辦”應用場景,完善“暢通辦”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織密“15分鐘政務便民服務圈”。優化“12345”熱線和人民建議閉環辦理機制,努力把解決群眾問題的關口前移,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被動辦理” 向“主動治理”發展。
  依法履職樹立一流標準。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政府立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健全專家咨詢制度,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紀檢監察和司法、社會、輿論監督,切實強化財會、審計、統計、行政執法監督,使政府所有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依法科學摸清全市經濟家底。
  廉潔自律展現一流形象。堅持糾“四風”樹新風并舉,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習慣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規模,強化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國資監管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建設,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全周期管理機制。突出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堅決整治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讓清正之氣在政府系統蔚然成風。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不懈奮斗,不斷前進,推動常州在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掃掃后在手機手機使用當下頁
 
 
AG九游会 乐鱼体育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半岛bandao体育官网 火博体育在线平台登录 乐鱼官网 星空体育平台官网 九游娱乐网页版官网 IM体育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