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全站官方下载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正文
瀏覽次數:
資料英文名稱: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索 引 號:014109429/2023-00006
法定性分手后信息公開種類: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信息模式:主動公開
資料偏號: 公布中介機構:常州市人民政府
轉化成年月日:2024-01-07 對外公布年份:2024-01-12 廢(fei)止日(ri)期:能夠
網站內容概括:202兩年政府部事業評估報告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7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揚州市國民中央政府省長 盛蕾 用戶表示:

  現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奮力克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影響,有效應對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扎實推進“532”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困中破局、難中攀高的良好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年來,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迎難而上、超常發力,肩并肩撐起經濟大盤。切實擔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推動經濟增長走出“V型”曲線,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省均、領跑蘇南。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左右,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4%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1.8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6%;工業規模總量突破兩萬億元。位列中國大城強城指數前十強、中國地級市基本現代化指數第12位、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第16位。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一年來,面對區域競合的新變局新機遇,我們奮發作為、破圈突圍,實打實提升城市能級。以產業為基、“兩湖”為核、交通為先,全方位重塑城市發展格局,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加速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勝勢。新能源之都蓬勃成勢,形成“發儲送用”生態閉環,產業集聚度全國第5,產值超5000億元。“兩湖”創新區澎湃啟航,概念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總部經濟區城市設計等編制完成,規劃展示館百日建成開放。常泰長江大橋建設如火如荼,溧寧高速公路、青洋路快速化二期建成通車。
  一年來,面對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盼,我們堅守初心、節用裕民,心貼心改善民生福祉。堅持用政府“緊日子”換取百姓“好日子”,市本級一般性支出壓減10%,民生領域支出增長超5%。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六個常有”名片持續擦亮,28.2萬平方米“大板房”異地安置項目圓滿收官,95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空氣質量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優,綜合指數改善率全國第五。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原創錫劇《燭光在前》分別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大獎”。獲評“江南美食之都”、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過去的一年是本屆政府開局之年,我們邁出了堅強有力的第一步,展現了鼓舞人心的新氣象。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綜合施策暢通內外循環,經濟質效持續提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積極落實“國務院33條”“蘇政40條”,出臺“常政12條”“助力中小微企業10條”等政策,用足用好“退、減、緩、降、貸、投、補”等舉措,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約190億元,發放穩崗留工補助為企業減負近20億元,為承租國有房屋的各類中小微市場主體減免租金約6億元。推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年末各項貸款余額達1.38萬億元,增長17%,增速蘇南第一,其中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增長超28%,利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13.1億元、新增債券額度205億元。重大項目招引創歷史最好水平,新增入庫項目117個,其中總投資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5個,美敦力康輝、合全醫藥、理想零部件產業園、比亞迪二期、蜂巢能源總部基地等一批優質大項目落戶。預計實際使用外資28億美元,增長10%左右。2支QFLP基金完成注冊。實施外貿強基、創新、護航三大行動,實現進出口總額約3200億元,增長6%以上。持續釋放消費活力,制定刺激消費10條新舉措,開展龍城嗨購節、網上年貨節等消費促進活動,通過發放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消費券等累計帶動消費13.2億元。大力培育新型零售、直播電商、農村電商,西太湖電子商務產業園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
  (二)接續奮進建設智造名城,產業優勢加速放大。始終堅持制造立市、產業強市、質量興市,增強工業經濟發展韌性,推動重點產業加速向價值鏈高端邁進。落實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和30條政策,工業開票銷售增長17.5%、增速全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三,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左右。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隊”。十年耕耘新能源賽道收獲碩果,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光伏行業新增產值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九成,全年整車產銷超34萬輛,整車、動力電池產銷量均占全省一半,溧陽市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十百千”工程,認定和培育服務商60家,免費診斷企業3300家,新增國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省智能工廠11家,均居全省第一;新增五星上云企業20家、全省第二。助推市場主體提質增量,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9家,入圍全球獨角獸榜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累計達44家,瞪羚企業累計達671家,新增百億工業企業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5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8家、中國工業大獎4個,單項冠軍、工業大獎總數繼續領跑全國同類城市;新增上市企業7家,累計達88家,過會待發7家,中創新航IPO融資規模全省年度最大。推進國內國際物流雙循環通道建設,東港集裝箱物流中心、西太湖互聯網產業園物流基地等項目建成運行,海鐵聯運量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能源保供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全國首個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工程常州段建成投運。
  (三)著眼長遠深化創新驅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依托“政策速兌平臺”實現近10億元創新發展資金“直達快享”,全社會研發經費占比達3.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8.5%,“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排名全國第五,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65家,有效高企達3680家,增長26.2%,增幅蘇南第一;入選新一輪省創新型領軍企業19家,全省第三。加強創新載體建設,中以常州創新園提能擴容,中以國際創新村開村,中以創新合作周、江蘇德國合作交流大會、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高端裝備和新材料全國賽、首屆全國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挑戰賽等成功舉辦;龍城實驗室掛牌運行;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常高新、武高新在國家高新區排名分別提升2個和3個位次,溧陽高新區連續四年列省級高新區綜合評價第一。持續增強引才磁力,開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創新創業贏未來”等活動,優化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累計竣工人才公寓4.1萬套(間),引進各類人才11萬人、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400個,在常高校畢業生留常就業率達25.5%,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9年位居全省第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18項攻堅任務、180條重點改革措施,累計推出“一件事”辦理場景123個,整合“跨省通辦”事項116項,企業開辦基本8小時內辦結,市場主體總數達80.58萬戶。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與上海共建長三角(常州)創新中心、碳管理體系研究院。
  (四)精益求精優化“三生”空間,城鄉面貌精彩蝶變。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著力構建布局合理、美麗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標準推進“兩湖”創新區建設,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正式發布,騰龍大道一期、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南大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簽約。加快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南沿江城際鐵路、常泰長江大橋、常泰高速公路、魏村樞紐擴容改建、蕪申線溧陽城區段航道整治等工程穩步推進,機場航站樓改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成功納規。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老城廂復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東方侏羅紀、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文化廣場、三堡街等夜游新地標加速崛起,青果巷創成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焦溪古鎮列入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例證名單。描繪美麗鄉村畫卷,完成現代化宜居農房建設6080戶,新增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1個、綠美村莊33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3.8萬畝,溧陽市慶豐村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方創成“江蘇第一方”。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是全省唯一一個空氣質量五項主要指標全部改善的城市,其中PM2.5、PM10、優良天數比率改善率全省第二,二氧化氮、臭氧改善率全省第一。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雙達標,太湖治理第十五年實現“兩個確保”。獲批全省唯一“危污亂散低”出清資源配置改革試點,盤活批而未供土地1.3萬畝、低效用地再開發2.5萬畝。新改擴建公園綠地92.7公頃,建設口袋公園28個、綠化精品道路21條、示范幸福河湖32條。
  (五)用心用情發展民生事業,群眾生活更有質感。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和創業空間,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扶持創業2.4萬人,持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全省率先試點供銷促進共同富裕行動。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常州安康東西部產業協作獲評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和全國第一批社會幫扶典型案例。“一老一幼”關愛加碼,新建鎮(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10家、社區老年助餐點60個,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500戶;開辦幼兒園托班122個,新增托位2370個。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常州惠民保”成為全國優秀案例,長期護理保險惠及超2.6萬人,發放退役軍人優待證11.3萬張。教育醫療提質增效,新改擴建學校項目100個,新增學位3.8萬個,南航天目湖校區南區、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全國唯一的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實驗區落地常州;新增三甲醫院3家,新改擴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家,成立南醫大常州醫學中心,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十強城市,全省唯一獲評“江蘇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市”。文體工作再創佳績,設立并頒發首屆高曉聲文學獎,第20屆省運會參賽成績居全省第三。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大灶”圓滿收官,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6.7%、31.9%,“交通健康指數”保持全國同類城市第一方陣。面對長江流域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干旱,科學調度水利工程,保證了供水安全、秋糧豐收。持續夯實基層基礎,社區工作者年收入平均增幅達20%。扎實開展“四查一幫扶”走訪活動,深入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六)持之以恒加強自身建設,作風效能不斷優化。堅持黨建引領,營造旗幟鮮明講政治、對標對表抓落實的濃厚氛圍。從嚴從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省委涉糧問題專項巡視整改工作。強化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人大議案建議193件、政協提案333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3件。聘任新一屆政府法律顧問,建成開放全國首個法律援助主題公園,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項目)2個。構建政府數字化轉型“四梁八柱”,建立首席數據官制度,實體化運行城運中心,39個“一網統管”應用場景初步建成。圓滿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活力和效率持續提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堅持不懈整治“四風”,三項全國機關事務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切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同時,全市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慈善、志愿服務等事業取得嶄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僑臺、海事邊檢、檔案方志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國防動員、雙擁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復的一年。我們堅持以快制快、以變應變,立足“防在前、早發現、快處置”,采取堅決果斷措施集中攻堅,努力以最小范圍、最短時間、最低成本控制住多起突發疫情。我們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不斷完善防控體系、優化防控措施、提高處置效率,不搞“層層加碼”、不搞“簡單封控”,努力把疫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時將疫情防控重點從“防傳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上來,確保平穩度過疫情流行高峰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始終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
  各位代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市上下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常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國家和省駐常單位,向參與、支持、關心常州各項事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薄弱環節:統籌發展和安全、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還需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城市的品牌力影響力吸引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民生供給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還需持續用力;等等。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直面問題,勇于擔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3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常州經濟總量和規模即將完成歷史性的一躍,站上新的更高臺階和起點。我們將倍加珍惜新一輪發展最好的“時與勢”,牢牢把握城市能級提升的“快車道”和“窗口期”,昂首闊步踏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征程。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跨越,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平衡,更加系統謀劃工作、集成政策,更加系統整合資源、調度力量,從容不迫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抓牢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把提升發展的“質、效、能”放到突出位置,千方百計、爭分奪秒把“勢”轉化為“能”,加速打破發展天花板、再創城市新輝煌;我們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作為努力方向,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切實讓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我們必須堅持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扣住時代脈搏、緊跟發展步伐,以創新的理念、思路和舉措,把工作中的“痛點、堵點、難點”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支點、亮點、增長點”。只要我們咬定目標、堅定信心,只爭朝夕、奮發有為,聚精會神做好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展現新時代的新氣象、新作為,奮力開創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兩湖”創新區,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邁入“GDP萬億之城”,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常州答卷。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穩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于GDP增幅;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單位GDP能耗下降,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省下達任務。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聚力鞏固增長勢頭,讓奮進步伐更加穩健
  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擴需求強信心穩預期,為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持續開展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建立健全“內外資統籌、部門聯合、市區聯動”的全要素招商機制,充分發揮以商引商、資本招商、鄉賢招商等作用,加快招引一批旗艦型、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和專精特新項目,全年招引總投資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4個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務,復制推廣“拿地即開工”、樁基先行施工、聯合竣工驗收等創新舉措,不斷提高投資完成率、新項目開工率、續建項目竣工率。把握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等機遇,推動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環保和新基建項目納入國家、省項目清單,力爭在REITs項目上實現突破。
  大力挖掘消費潛能。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促進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家居等領域消費,推動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休閑娛樂等消費回暖,培育養老托育、家政服務、醫療健康等消費新熱點。持續優化消費環境,爭創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進凌家塘市場、鄒區燈具城、夏溪花木市場等專業市場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積極鼓勵外貿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大力支持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光伏等優勢產業出口,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海外倉建設,優化常州、武進綜保區功能,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利潤轉投、外債轉股,鼓勵企業境外上市、返程投資,力爭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外資占比達65%左右。
  (二)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讓產業優勢更加凸顯
  堅持主攻實體經濟、突出智能制造不動搖,以產帶鏈,以鏈興群,打造更高能級的新能源之都,在產業“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領跑新能源產業賽道。堅定“招引百億項目、培育千億企業、打造萬億產業”的雄心壯志,出臺實施重磅扶持政策,鼓勵新能源龍頭企業建設功能性、區域性總部,實現從落子常州到深耕常州的轉型,高效率推動新能源“發儲送用”各環節融合發展,爭創新能源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領域產值超6000億元,新能源板塊市值突破5000億元。推進氫能“制儲運用”全鏈條發展,支持國家氫能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州氫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等平臺基地建設,加快打造“常州氫灣”。規模化發展儲能產業,推進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二期項目建設,重點發展大容量、高密度、長壽命儲能電池,加快新一代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程。
  構建新能源應用生態。堅持應用牽引,持續提升全社會各領域新能源應用滲透率。加快推進4個地區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國家試點,在“兩湖”創新區等重點區域探索建設光伏一體化建筑、光儲直柔建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等綠色能源示范工程。支持新能源創新產品首購首試首用;適度超前建設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設施,在既有住宅小區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000個,更新純電動公交車200輛。
  激活數字經濟引擎。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高標準建設常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中以數字谷等載體,壯大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強數字經濟與集成電路、機器人、航空裝備等產業的融合滲透。縱深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十百千”工程,為3000家中小企業開展診斷,實施改造轉型項目4000個,新增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0家以上、智能車間50個以上,打造典型應用場景500個以上,全力爭創“燈塔工廠”,力爭實現國家級“雙跨”平臺零的突破,爭創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提升5G用戶普及率,全市5G基站累計達1.7萬個。聚焦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辦好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暨國際工業裝備博覽會。建成工業大數據平臺,推動經濟治理方式迭代升級。
  提升市場主體質量。全力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措施,針對困難行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所需所盼,及時制定實施增量政策。健全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機制,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8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600家以上,(潛在)獨角獸企業累計超50家,瞪羚企業累計超700家。實施新一輪企業股改上市三年行動,新增上市企業16家、累計突破100家。深化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組織開展首個“常州企業家日”活動,深入推進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百千萬工程”,接續實施“薪火傳承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全市貸款余額突破1.5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保持20%以上增速。推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有企業在引領產業、城市建設、民生服務等領域展現更大作為。
  (三)聚力科技自立自強,讓創新動能更加強勁
  全力發揮科技創新關鍵變量作用,加快形成創新載體強勁、創新人才薈萃、創新活力迸發、創新成果涌流的良好局面。
  布局高能級創新平臺。持續做強科教城“創新之核”。著力優化中以常州創新園運行機制,加快核心區建設,打造開放創新標桿。高標準運行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推進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重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努力實現國家級創新中心零的突破,新增省級以上重大創新平臺10家,促進常州空天院等已建平臺迭代發展。推動常州經開區、溧陽高新區升格國家級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持天寧和鐘樓高新產業園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快實施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一區一名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海外離岸創新中心累計達40家。引導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大力實施“揭榜掛帥”產學研合作機制,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組織重大技術攻關項目20個以上。
  引育高端化創新人才。大力實施“龍城英才計劃”,引進戰略科學家隊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卓越工程師和大工匠。常態化開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創新創業贏未來”等活動,持續擴大“青春留常”品牌效應,推動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擴面增效,建設人才公寓3.5萬套(間),引進頂尖人才項目10個、各類人才12萬人,吸引外國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來常工作1500人,全市科技研發人才總量達8.3萬人。深化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打造2~3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常州大學建設高水平地方領軍型大學,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深入開展“技能龍城”建設行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達1350人。
  優化全鏈條科創服務。持續優化創新政策,繼續推動創新發展資金“直達快享”。深化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不斷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件。建成投用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一期,引進頂級知識產權代理、國際專業檢驗檢測等市場化高端服務機構,新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10家,加強科創暨人才綜合體建設,打造創新創業“夢工廠”。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向創新領域聚集,龍城金谷入駐投資機構累計超1000家。
  (四)聚力拓展空間格局,讓樞紐地位更加鮮明
  持續優化空間形態和功能布局,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集聚帶動力,努力把城市規劃“定位”轉變為發展“地位”。
  加快建設“兩湖”創新區。緊扣“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定位,深化道路交通、市政基礎、重點片區和鄉村專項規劃,清單化推進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加速形成階段性、標志性成果。開工建設常州南站樞紐,前瞻規劃會展、商業、文體等功能,打造長三角中軸樞紐“第一門戶”和城市“中央車站”。集中力量建設總部經濟區,建設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總部基地、樓宇經濟集聚高地。大力引進建設國際社區、學校和醫院,建好西太湖國際人才社區、中以國際創新村、德國小鎮等高品質生活平臺,進一步彰顯國際范、提升吸引力。
  加快構建立體交通網絡。擴大米字交匯優勢,開工建設常泰鐵路、鹽宜鐵路,推動淮泰鐵路納規,加快建設常泰長江大橋,做好蘇錫常城際鐵路、鎮宣鐵路前期工作,滬寧沿江高鐵常州段建成通車。推動“高速中環”盡快成型,推進常泰高速建設,開工建設丹金高速,擴建滬武高速、錫宜高速常州段。打通城市交通“經脈”,加快實施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西延等項目。加快推進常州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建設長三角地區重要干線機場。開工建設軌道交通5號線,構建“地鐵+公交+慢行”綠色交通體系。
  加快打造現代物流中心。組建運行市級物流集團,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爭創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整合鐵路貨運資源,改善集疏運體系。制訂水運通道提升方案,拓展“陸改水”作業模式,實施德勝河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進魏村樞紐擴容改建工程,溧陽港項目一期建成投運,打通內河水運通江達海“最后一公里”。開工建設京東智能供應鏈物流園、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綜合配套基地等項目,建成投運順豐智慧物流園、新運冷鏈等項目。完善保稅、快遞、云倉等物流服務功能,支持物流企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五)聚力提升城鄉品質,讓城市形象更有魅力
  統籌新城與老城、城市與鄉村、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宜居宜業宜游品質,彰顯城市品牌力吸引力。
  高標準推進城市煥新。實施老城廂復興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建設,統籌推進大觀樓和止園復建、大廟弄片區歷史風貌改造、塔寺園片區提升,謀劃實施青果巷三期、約園開放,研究推動三堡街-西直街、南河沿、鎖橋灣等地段有機更新。按照“綜合改一次”模式,實施老舊小區改造98個,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實施中心城區路網完善工程,打通一批斷頭路、丁字路,完成一批交叉路口改造,強化市區公共停車資源的統一管理,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
  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48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3萬畝以上,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促進糧食生產節本增效。升級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全省首批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積極爭創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和十億元鄉鎮。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宜居農房1.4萬戶,縮小城鄉生活品質落差。深化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殷杏泰產教融合試驗區等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宅基地改革。深入推進茅山老區鄉村振興幫促三年行動。
  大力度推進文旅共興。全力護航文化和旅游產業韌性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東方侏羅紀、常青·里巷文化旅游街區,啟動建設天目湖動物王國文旅綜合體、長蕩湖旅游度假區提升等項目,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高標準建設長江生態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旅游長廊等文旅新地標。啟動常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快建設三星村、寺墩考古遺址公園,全力推進焦溪古鎮修繕保護和聯合申遺。舉辦中國工業旅游大會、全國文化和旅游夜間經濟論壇等活動,擦亮“百館之城”“工商名城”“常州有戲”“江南美食之都”等品牌形象。
  (六)聚力加快綠色轉型,讓未來發展更可持續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用綠色鋪就美麗常州最美底色。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緊盯PM2.5和臭氧“雙減雙控”,完成排放大戶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保持全省前列。開展新一輪太湖治理,推進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完成排污口、涉磷行業整治,基本完成支流支浜消劣提升。建立全過程土壤污染風險防控體系,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建設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高質量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國家長江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污染等問題整改銷號。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新建、改造城鎮污水管網85.6公里,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7.4萬噸/日,完成8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5%。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圖斑”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提升治理科學性、精準性。
  深化“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統籌實施9個重點行業“綠島”、5個特色產業集聚區、33個工業片區更新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排污總量指標核算、企業環保信用、可轉移能源消費量認定等政策落地,強化綠色金融支持,完善行業整治、園區準入標準,完成整治提升企業2000家以上,騰退、盤活土地空間2.3萬畝,推動“蘇南模式”升級再造。
  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調整機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洮滆片區生態修復,推進“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推動溧陽、金壇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融合發展,打造全域“幸福河湖”,新改擴建公園綠地70公頃,全力沖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快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深化碳管理體系建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爭創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
  (七)聚力推進共同富裕,讓民生福祉更加厚實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面打響“六個常有”民生名片,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樣板。
  著力穩就業促創業兜底線。加大援企穩崗和技能培訓力度,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援助困難群體就業1萬人,扶持創業1.2萬人,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萬人次以上。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新增8000名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范圍。進一步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實施“暖心護航”行動,健全完善智慧救助體系,提高殘疾人保障水平。
  提升教育醫療事業水平。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和共享,新改擴建學校78所,增加學位3.1萬個。新增省優質幼兒園9所、省高品質示范高中2所、省優秀中職學校5所,大力實施“三名工程”,持續建設博導工作站、名師工作室、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等平臺,實施常武地區普通高中一體化招生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和擴容下沉,建成市二院陽湖院區二期、市兒童醫院新建等項目,加快推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改革,推動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保服務站全覆蓋。加強“名院、名科、名醫”建設,開展“南醫名醫常州行”巡診活動,引進高水平醫衛人才20人左右。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持續推進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大力弘揚孟河醫派文化。
  優化“一老一幼”服務體系。促進基本養老、品質養老協同發展,為15萬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持續擴大惠老助餐服務覆蓋面。構建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加強農村敬老院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實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新改擴建普惠托育機構10家,幼兒園新增普惠托班超170個。弘揚向上向善慈善文化,鼓勵各類慈善公益組織開展助學、助困、助老等慈善項目。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堅持首創必成、首戰必勝,打響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攻堅戰。實施道德講堂建設“雙百行動”。加大優質文藝產品供給,組織創作15件重點示范性文藝作品;打造“中吳文化藝術周”文化惠民品牌矩陣,推出十大惠民活動,配送千場惠民演出。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市第16屆運動會。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各位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在廣泛征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市政府遴選了12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本次人代會票決。我們將持續聚焦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緊緊圍繞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把一張張“民生清單”變成“幸福賬單”,一件件“需求問卷”干成“滿意答卷”,把群眾的呼聲變成幸福的掌聲。
  (八)聚力筑牢安全底板,讓善治內涵更加豐富
  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持續推進“1+29”公共安全體系建設。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大灶”成果,常態化運用“常安碼”,緊盯消防、交通運輸、自建房、群租房、燃氣、危化品等重點領域,開展拉網式排查、閉環式整改,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加強基層預案體系和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實現鎮(街道)應急救援隊伍全覆蓋。推進城市體檢工作,探索建立重點行業領域在線監測平臺,加強公共安全體驗館建設。推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強化疫情監測與應對,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加大醫療資源建設投入,全力以赴構筑“保健康、防重癥”防線。
  維護和諧穩定大局。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等違法犯罪,推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綜合治理。將心比心、依法依規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妥善做好政府性債務、房地產、大型企業債務、非法集資等風險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增強社會治理能力。有效推進“五治”融合,創成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發揮首席數據官作用,建好用好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完善城市運行“一張圖”,實現“人、房、車、企、家”一圖盡攬。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加強流程再造和模式創新,在城市治理、安全治理、社會治理、經濟治理等領域,打造20個以上“一網統管”示范應用場景。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邁向新的偉大征程,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全面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更加昂揚姿態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努力交出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優異答卷。
  牢記國之大者,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領悟“三個務必”諄諄教導,始終牢記“五個必由之路”,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真正做到黨中央國務院有部署、省委省政府有要求、常州第一時間見行動見實效。
  牢記秉公用權,始終做到依法履職。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全面兌現政府公共政策,以政府守法和誠信贏得市場主體和群眾信任。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組織開展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政協提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全力推進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設。
  牢記實干興邦,始終做到勤政為民。堅持俯下身子聽民意、真心實意解民憂,繼續辦好“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好用好“我的常州”APP、“政企通”矩陣服務平臺、“暢通辦”總門戶,實施新一輪“一件事一次辦”“跨省通辦”等重點任務,促進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提升。完善領辦交辦、會商會辦、督查督辦機制,健全目標責任和考核體系,大力建設學習型政府,努力提升勇開“頂風船”、善打“主動仗”、敢啃“硬骨頭”的本領,確保工作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牢記自我革命,始終做到清正廉潔。始終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著力解決工作中層層加碼等問題,持續為基層減負松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用政府的“勤儉務實”換取群眾的“歲月靜好”。聚焦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健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持續鞏固政府系統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風正勁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dao)遠更需快馬加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di)團(tuan)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xin)(xin)的(de)黨(dang)中(zhong)央(yang)周(zhou)圍,全面貫徹黨(dang)的(de)二(er)十大精(jing)神,在中(zhong)共(gong)常州(zhou)市(shi)委的(de)堅強領導下,凝心(xin)(xin)聚力,真抓(zhua)實(shi)干,縱深推進“532”發展戰(zhan)略,加快打造“國際(ji)化(hua)智造名城、長三(san)角中(zhong)軸樞紐”,為奮(fen)力書(shu)寫好中(zhong)國式(🌠shi)現代化(hua)常州(zhou)答(da)卷而不懈奮(fen)斗(dou)!

掃一掃二維碼而光在安卓機加載現階段頁
AG九游会 乐鱼体育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半岛bandao体育官网 火博体育在线平台登录 乐鱼官网 星空体育平台官网 九游娱乐网页版官网 IM体育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网页入口